2024年5月以来,山东省大力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培训推广,选取了20项特色疗法,在9市试点,序贯套餐式培训了200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师资骨干,并通过专家包靠的方式深入一线培训带教,持续解答中医药特色疗法在基层应用的问题和疑难杂症。春节前后,山东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组织新闻采访小分队分赴9市,去看一看学员们回到基层的应用成果。今天,我们继续推出有关报道。
“姨,您腿疼呀,您试试俺新学的这个针法,效果很好。”“俺不敢扎,俺怕疼,俺今天穿了棉裤。”“不用脱衣服,扎脸,不疼,不信您问问旁边的姨……”
元宵节刚过,记者随机探访了新泰市小协镇卫生院,恰逢一场中医特色疗法义诊活动火热进行。活动现场,人群熙攘,康复科主任牛芳和同事们耐心地向村民们介绍中医药特色疗法,并让大家体验施针、艾灸、推拿等项目。
“哎,真不疼呀,这个挺好!”“腰好像没那么疼了,好点了。”“艾灸真挺舒服,暖暖的……”体验后的群众,纷纷夸赞。
据统计,2024年泰安市共举办了653场中医药特色疗法“四送”活动,惠及群众达57765人次,有效提升了群众对特色疗法的认可度。
作为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推广师资骨干,牛芳经过两次专业培训,熟练掌握了脐灸、运气针法、系统辨证脉针、脏腑点穴推拿、颊针等10多种疗法。在以她为核心的中医特色疗法团队的带领下,小协镇卫生院打造了以老年病康复理疗为亮点的中医康复特色品牌。
“中医特色疗法的实施为我们医院带来了新的生机。我们卫生院实现了从困境到新生的蜕变。”牛芳向记者解释道,“以往,患者对中医的了解有限,我们的服务项目也相对单一,缺乏特色,导致整体发展面临挑战。但通过引入中医特色疗法,我们成功打造了差异化优势,突破了发展瓶颈。如今,我们医院中医诊疗收入占比已从原来的39.6%提升至46%。”
在宁阳县伏山镇卫生院,记者同样目睹了“火热”的场面。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推广师资骨干、康复科主治医师王垒在十多个治疗室间忙碌穿梭。每个治疗室内都坐满了患者,有的安静地坐在凳子上接受针灸治疗;有的在艾灸的温暖中舒适入睡。一批患者刚刚结束治疗,紧接着就有新一批患者前来就诊。
当记者询问治疗效果时,刚踏入诊室的鼻炎患者国先生主动分享道:“效果真是太好了!我鼻炎好多年了,一遇到冷空气就流清鼻涕,在网上买了好几万块钱的药,都不管用。王大夫给我扎了几针,轻多了,这么冷的天也不淌鼻涕了,才花了不到一百块钱。”旁边,脑梗后遗症的王阿姨指着自己的左手说:“我之前这只手不能攥拳,扎针十多天,现在能弯曲了,轻多了。”
王垒给记者看了一组数据:特色疗法重点在康复科推广应用,2024年相较于2023年,康复科住院人次增长了48%,住院总收入增长了104%,住院医疗服务性收入更是大幅增长了258%;同时,门诊人次增长了54%,门诊收入增长了132%。“特色疗法良好的疗效让患者更加信任我们基层医生,特色疗法简便验廉,一定程度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老师,这个留针时间多长?”“最多五分钟就行,有的瞬间就可以起针,根据患者适应度。像这个地方扎上以后,就瞬间把它局部的压力释放出来……”
泰安市的21名省级师资骨干,在不断强化自身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在新泰市中医医院,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推广师资骨干、针灸推拿科副主任刘凤强正在为学生们详细讲解如何利用特色疗法治疗一些疑难病症。
“我学成归来之后,用上大课的方式,把20个乡镇卫生院的中医大夫全请上来,集中培训。另外,我还手把手带教了四名学生,针对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学习重点。有的学生侧重于颊针的学习,有的则重点学习靶点针刺,还有的专注于脐灸。他们在基层医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刘凤强向记者介绍道。
宫里镇卫生院的李瑞刚是刘凤强的学生之一,他表示:“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我们的专业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我主要跟随刘老师学习扶阳针和靶点针刺,这两种疗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效果显著。”
新泰市中医医院另一名省级师资骨干翟树地,被派往禹村镇卫生院担任业务院长。在他的帮扶下,这家卫生院的中医以及镇里的一些村医,学到了治病救人的新法宝。
“一开始,我对针灸不大上手,翟院长下来带教以后,手把手地教,让我对穴位的认识和手法有了很大的提高,针刺的时候也比较准了。”禹村镇卫生院中医科刘慈很有感触。
“我是由病号变成学生的,以前腰疼严重,翟院长给我扎好了。”禹村镇赵禹村卫生室的村医孟庆敏分享道,“然后,我就下定决心跟着翟院长学习。学了半年,在村里遇到一些老年人头疼头晕,给他们扎针治疗后,症状都得到了缓解。他们都说,‘你还真管呢!’”说完,孟庆敏自豪地大笑起来。
翟树地说:“新学的这些疗法,给我的帮扶工作插上了翅膀,现在咱卫生院的这些工作人员,每人能掌握两到三种中医药特色疗法,乡医大概能掌握一到两种。”
2024年,泰安市共培训带教了2480名乡村医生学习特色疗法。他们犹如星星之火,迅速在基层医疗领域形成燎原之势,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对特色疗法的认可与信赖。
持续包靠“哺养”师资骨干
“呈拜师帖、奉拜师茶、老师授予‘拜师证书’……”1月11日,牛芳、刘凤强、翟树地等八位弟子拜师于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系统辨证脉针疗法”项目负责人滕晶教授门下。随后,滕晶教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现场带教20余名中医药特色疗法师资骨干,引导学员们深入理解系统辨证脉针疗法的精髓。
1月3日至15日,运气针法、颊针疗法、中医脏腑点穴疗法、脐疗技术项目团队,也分别到泰安市开展临床一线带教。通过门诊接诊、疑难病例会诊及集中答疑等多种形式,师资骨干们对特色疗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据统计,2025年1月,泰安市的省级师资骨干非药物疗法临床服务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6.36%,非药物疗法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6.84%。
此外,持续的扶持与指导也结出科研硕果。“中医脏腑点穴疗法”项目负责人郗洪滨成功申报了一项省中医药科技项目主课题,师资骨干谢光霞顺利申报了对应的子课题;师资骨干郑耀庭则参与了“系统辨证脉针疗法”的子课题研究。在项目负责团队的科研联动下,师资骨干们的科研素养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针对下一步计划,泰安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刚介绍道:“我们将分层有序启动全市培训推广工作,重点要抓好几个环节:一是人才培养,师资骨干和基层技术骨干1带4结成对子,为疗法落地生效储备人才;二是建设基层推广中心(站),作为开展特色疗法培训、推广、宣传等工作的平台;三是定期调度临床应用、科研联动等进展,加强过程管理;四是落实支持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