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文化强省建设
发布时间:2025-05-08 14:08:4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近年来,山东坚持高点定位、深挖特色资源、推动展示体验、注重融入日常,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01加强统筹谋划,着力夯实工作根基

扛牢中医药文化大省担当,着眼扬优势、补短板、强基础、促发展,不断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强化顶层设计,省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山东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方案》,为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省份提供有力支撑。强化机制建设,组建由中医药、传统文化、自然科学领域的两院院士、国医大师等参与的山东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专家委员会,建立省市县三级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机制,明确组成单位、强化部门责任、细化工作措施,推动中医药文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强化部署推动,召开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汇总各方意见建议,省市县三级联动、各部门单位协同、系统内外共同发力,推动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实落地。

02加强保护传承,着力发掘价值内涵

坚决落实国家部署,答好深化中医药文化改革特色课题“山东卷”。以深化研究为基础,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成立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建立省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省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整合各类资源力量,打造高水平研究平台和队伍。以内涵挖掘为根本,依托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设立尼山中医药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四届,引导国内外专家围绕中医药文化的哲学智慧、人文精神、时代价值进行深入研讨,不断拓展研究广度深度。以项目成果为引领,编纂出版《齐鲁医派文库》,设立中医药文化社科研究专项,创新开展两届齐鲁中医药文化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和奖励,着力激发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积极性、主动性,优秀成果不断涌现。

03加强大众普及,着力推动入脑入心

坚持研究保护与宣传普及相结合,让群众真正了解中医药知识、认知认同中医药文化。突出青少年群体,建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机制,编写《中医文化青少年读本》,建设77家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推动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进校园活动,在孩子心里播下中医药的种子,厚植爱国情怀。强化宣传宣讲,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巡讲机制,组建2批203名省级专家参与的巡讲队伍,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巡讲活动,累计开展巡讲1.5万余场,受益群众超过300万。推动品牌打造,济宁市连续举办八届儒医论坛、三届泗滨砭石文化论坛,济南市开展扁鹊中医药文化活动,“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等特色品牌持续擦亮。

04加强活化展示,着力推进融入生活

坚持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注重讲好故事、强化数字赋能,不断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深化展示体验,举办2024山东(东阿)中医药文化旅游体验周,以中国阿胶博物馆、阿胶文化主题公园为依托,打造阿胶体验旅游精品路线,“中医药+文旅”不断融合发展。创新展示载体,组织开展全省中医药文艺节目创作和演出活动,策划中医药主题专题电视节目《少年中医说》《中国中医药大会》(第二季山东篇),推出《脉诊》《针灸》《推拿》等一批科普片和纪录片,制作“鹊说”系列科普作品200余期,网络点击量超2亿人次。完善展示体系,建设9个国家级、38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覆盖率超过70%,打造中医药文化长廊、街区和主题公园20余处,推动省中医药博物馆、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常态化向社会开放,构建覆盖全面、便捷惠民的中医药文化宣传展示体系。

标签:
推荐阅读